两会新华解码|具身智能如何走向未来?
来源:新华网 发布时间:2025-03-06 17:46:31

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:具身智能如何走向未来?

新华社记者宋晨

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。

什么是具身智能?这一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?

有专家将具身智能概括为“有物理载体的智能体”。虽然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“具身智能”不是一个新概念,早在1950年便被提出。受限于机器学习算法及软硬件条件,而后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。

得益于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断发展与加持,学者普遍认为,具身智能将成为“会思考的机器人”。

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》指出,具身智能是可以在高变化下做出迅猛、精准反应的高质量、高性能智能系统。它既不是单纯的虚拟环境下的计算机仿真,也不是完全偏于物理空间的机电系统,与人形机器人系统紧密相关。

“我们希望能在真实物理世界中实现交互,这意味着要让人工智能拥有实体,让它们像人类一样具备感知、思考和行动能力,也即具身智能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表示,逐步让人工智能拥有实体,让它们像人类一样具备感知、思考和行动的能力。

当前,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,具身智能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,从实验室走向现实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介绍,她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,自主研发了Q系列人形机器人。构建了“通用人形机器人大工厂”这一核心技术底座,核心底座通过智能算法对硬件系统不足的补偿,以及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,形成了核心技术壁垒。

“这一底座可快速输出各类低成本和相对高性能的机器人系统,赋能工业、农业等重要行业。”乔红说。

投入救援演练、在咖啡厅里为顾客点单并制作、在展厅担任讲解员、在工厂担任车辆质检员……当下,人形机器人已逐渐在多元场景展开应用,为日后走入日常生活打下基础。

乔红表示,具身智能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潜力,不仅将带来更加便捷、高效的生活方式,还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。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,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继续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生活。

“我们希望让机器人真正从‘专才’走向‘通才’。”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弋力说,“专才”是说当下机器人更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完成特定的任务,比如旋转瓶盖、运输货品等。“通才”意味着,机器人能够在开放环境中,执行开放任务。

“推动我国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,需要在战略规划、学科融合、国际合作、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多层次的措施,以确保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。”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说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两会新华解码|具身智能如何走向未来?

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:具身智能如何走向未来?新华社记者宋晨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...更多

2025-03-06 17:46:31

综述|创新引领 共筑未来——中企参展世界移动通

新华社西班牙巴塞罗那3月5日电(记者单玮怡 康逸 张兆卿)作为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风向标,为期4天...更多

2025-03-06 17:44:53

人形机器人协同作业 “灵巧手”丝滑操作

优必选人形机器人通过高精度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,动态调整抓取力度与姿态。这一技术凸显了人形机...更多

2025-03-06 17:43:16

中国科技力量精彩亮相世界移动通信大会

  图为近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,人们经过中国移动展区。新...更多

2025-03-06 17:39:23

当AI“牵手”政务之后

锡企服务平台上线AI助手。  牵手热潮之后,各地应冷静下来细细思索,如何进一步拓展应用...更多

2025-03-05 14:51:33

多地竞逐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产业“加速跑”

 近日,北京发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,力图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。浙江、广东等省市也已出台支...更多

2025-03-05 14:58:09

中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

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,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近日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...更多

2025-03-05 14:56:40

识别AI造假,只靠网友眼尖?

 3月3日,著名演员刘晓庆通过微博澄清,微信视频号晓庆人生并非她的账号,直言相关账号画面是...更多

2025-03-05 14:55:19

骨科机器人手术“精准到毫米”

 近日,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、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主任王军强带领的智能骨科团队,运用...更多

2025-03-05 14:36:56

国产手术机器人: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

真正的突破在于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。从核心部件国产化到5G远程标准制定,我国正在手术机器人...更多

2025-03-05 14:35:30